1.        科技永遠以人為本,無論現代科學如何滾滾浪潮,翻云覆雨,其核心永遠都是人,這也就是為什么科研成果永遠只是冷冰冰躺在那里的紙張或產品,而科學人的背后滿滿都是活生生的血肉故事與傳奇。了解他們與他們披荊斬棘走來的科研道路,也許才能真正說了解了一項科研成果,真正了解了成果背后承載的力量與責任。

             生物通與多家網站和學術機構合作成功舉辦了多屆十大科技風云人物評選活動之后,這一活動已經成為每年固定的大型網絡互動調查活動。 目前“2015年生命科學十大風云人物評選”活動經過一個多月的讀者投票和參考專家意見,最終已評選出2015年度的十大風云人物。

                2015年度的十大風云人物評選結果(排名不分先后):


      屠呦呦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2015年全世界因她的名字而將目光齊聚中國,這位被國際學術界公認為“青蒿素之母”的女藥學家為無數瘧疾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她就是屠呦呦。




       

      顧臻

      知道全世界有多少糖尿病患者嗎?了解了這個數字也許你就會知道為何這個早年畢業于南京大學,現任職美國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醫學院的顧臻博士會被MIT《技術評論》雜志選為科技創新俊杰,他的“智能胰島素貼片”未來也許會成為無數糖尿病患者的首選。




      謝燦

      2015年11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謝燦教授帶領的課題組發布了磁遺傳學研究領域中的一個重大突破:首次發現了動物磁感應受體基因,并提出了動物感知地球磁場、實現遷徙導航的分子模型,這在理論和應用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裴端卿

      今年央視新聞聯播推出的首期《領航科技 創新中國》專欄隆重介紹了我國著名學者裴端卿。裴端卿教授現任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是我國多能干細胞領域的領航者之一,多年來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媒體和產業界的廣泛關注。生物通有幸兩度探訪裴端卿課題組,深入了解他們在iPS研究中獲得的新進展。




      黃軍就

      2015年4月,中山大學“80后”副教授黃軍就一炮而紅:他與他的團隊發布了世界上首個采用基因編輯改造人類胚胎的研究報告,引發了關注與爭議。雖然他的本意并未如此,但這項成果導致一系列包括高層會議制定CRISPR研究限制的延伸影響。




      楊璐菡

      楊璐菡,一名年僅29歲的四川姑娘,已然成為了科學醫療界最引人注目的新星之一。她因第一個利用CRISPR-Cas9技術修改細胞基因組和領導eGenesis,而被福布斯雜志評為30歲以下30個科學醫療領域領軍人物之一。




      孫穎浩

      第二軍醫大學校長孫穎浩教授是我國首屈一指的前列腺疾病專家,在泌尿外科界享有盛譽。今年年初《柳葉刀》將孫穎浩教授作為我國前列腺癌研究的領軍人物進行了重點介紹。隨后孫穎浩教授在權威期刊上發表了多項重要研究,更于前不久當選了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勁松

      要說有什么一定會吸引科學家注意的研究話題,精子和卵細胞絕對能算上一個,今年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李勁松研究員從卵子中產生了能代替精子使用的單倍體胚胎干細胞,這是不是說男性真的可以被取代?




       

      張辰宇

      要先說腸道菌群對身體各部位的影響之大,microRNAs肯定不樂意了,這個渾身籠罩著“主角光環”的小分子雖然沒有前些年那么受關注了,但依然是熱門研究話題,而今年南京大學張辰宇教授的多項研究成果更是給其升溫:食物miRNAs跨胎盤影響胎兒基因表達!




      張鋒

      從目前看,很難界定麻省理工學院的張鋒博士是會成為像諾獎得主錢永健那樣的學術強人,還是像Facebook扎克伯格那樣的弄潮兒,今年張鋒不僅設計發現了新一代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而且由他創立的生物醫藥公司Editas Medicin也宣布融資1.2億美元,用于開發治療致命性遺傳病的技術,所以也許說不定他兩者都是。



      歷屆生命科學十大風云人物評選:

      > 2014年度生命科學十大風云人物 > 2013年度生命科學十大風云人物 > 2012年度生命科學十大風云人物
      > 2011年度生命科學十大風云人物 > 2010年度生命科學十大風云人物 > 2009年度生命科學十大風云人物
      > 2008年度生命科學十大風云人物    


      設計制作:生物通

      CHINESEFREEXXXX中国偷拍